走近桃坞年画
17旅游管理单招 赵志凌
为弘扬工匠精神并让同龄人了解非遗传统,我以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为例,和同学一起前往年画博物馆和南环中学进行了访谈研究。希望能挖掘非遗传承人以及中学老师所经历的年画岁月,并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以此增强我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经过这次深入探究,我真正理解了非遗背后的文化底蕴:它们并非简单的民俗技艺,而是我们华夏先祖千百年来凝聚而成的智慧结晶!无论是从事年画行当60多年的沈伟臣师父,还是不断学习、寻求当代创新突破的俞亦纯老师,面对枯燥乏味的版画,他们总是能耐得住清贫寂寞,创作出栩栩如生的作品。犹记当年王祖德师父对我说过:你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只有名叫“坚持”的拦路虎会一直妨着碍你。正是年画工作者们这种质朴的坚守,一次又一次地触动着我。
今后我会把这次宝贵的经历作为参考,融入到研究旅游经济的发展之中。当今社会浮躁之风盛行,愿非遗活化,愿我们久久为功。
沈伟臣师父在刻板
我在博物馆门口留念
触摸生命的其他状态
——记泰北国际志愿者之行
18社会工作 冯文睿
这个暑假因为一系列的偶然事件,我前往位于泰国北部清莱地区的华文学校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支教与调研活动。
回顾短暂的异国时光,也只能用“不虚此行”来概括此次丰富充实的经历。在湿热的泰北乡间,我一次次被村民的热情淳朴、孩子们的纯真善良所打动,又一次次感慨相同的语言文字所蕴含的强大力量——连接起相隔千山万水不同国度的人们。支教期间,我为中一、中二班的同学讲授似乎与他们的生活相去甚远的文言与诗歌,向他们说起于他们而言已有些遥远的中国文化,与他们在泥泞的土地上谈天说地,也同他们在漏雨的教室里一同唱歌。回国后我总反复回忆起分别之际同学们齐唱我们教给他们的《再见》时的场景。
没有任何一个夏日会让我如此眷恋与不舍,也没有任何其他的偶然能汇聚成这样一种微茫却坚定的力量。通过此次泰北之行,我看到了世界的丰富可能,体会了由信任与善意连接的人际关系,也触摸到了另一种更为自然淳朴的生命状态。希望在未来的日子中,我能怀揣这一份光与热继续前行。
讲解文言文课文
与中一班全体同学合影
在区创建办的那些时光
17社会工作 张丽
实习一个月,与我而言,既是暑期里的一份归属,也是一种成长的体验。
以往最多只是写通讯稿,接触巡查、汇报是这个假期带给我的另外一份收获。
实习第一天,正巧遇上区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年中测评,于是接下来的俩周内,围绕测评要求,我跟着主任们一起走遍各个主次干道、居民小区、建筑工地、农贸市场等地方巡查,即使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主任们也在认真细致地巡查,那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也激励着我。在主任的教导下,我学习了如何正确的交办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将巡查问题汇总表格正确而完成地填写并上交。后来我又跟随组长出去考察文明实践建设情况,结束同样也要作汇报并要仔细检查,确保无误。成大业若烹小鲜,做大事必重细节,我学习到了工作中必须要严谨细致,尽心尽力,那不仅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实习还让我收获了很多工作方面的知识及待人接物的方法和技巧,我感到很充实,很满足。
电话联系文明实践所负责人